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
扫描二维码关注手机版网站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-> 企业文化 -> 员工之家

2017年回乡见闻——故乡的味道 心中的河

发布时间:2017-02-04 10:40 来源:陕铁投公司 阅读:5175次

故乡的味道,心中的河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东堰

 

悄悄地,春节就要来了。

北方的古城,下班时夜幕已经降临。

不知什么时候,路边已经挂起一串串红灯笼,沿马路的两排树,也已经经过精心打扮,五颜六色,流光溢彩。各种灯光和色彩,照耀着街道,就像交响乐一般渲染着古城,舒展着喜气。

对,这是年近了,年的味道来了。

要过年了,所有的人都盼望着,盼望着。孩子们盼望可以穿新衣服,从里到外的新;学生们可以不用补课,邀结几个要好的小伙伴,联网打游戏,而不必操心有人训阻。劳作的人们期待有几日休憩,还有一年的回望和来年的筹划。

更多的人,是盼望回家。

过年,最大的味道是家的感觉,是故乡的味道。

结束了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,窗外已是火树银花,“繁星”点点。即便因为雾霾重重而少了炮竹的参与,我的心却早已飞往家乡。

我的家乡在关中北部,亦山亦坡,也属于平凹先生笔下“尘土飞扬”的地方。每次回家,她的容颜不断发生着变化。村里的干道早已都变成了柏油马路;各户都用上了自来水;村里也有了路灯,还是太阳能的;连之前家家户户门口的茅厕也不见了。村委会旁较为宽敞的水泥地上,偶尔会看到一些农村大妈们随乐起舞,怡然自得。进的家门,很多人家也买了电脑,装了宽带,用起无线路由器。

粗浅的感觉,似曾相识,竟然和城市却无二致。

突然想起来,不知道谁说过“中国传统的乡村正在消失”。可是,我们还是想回家,想念家乡,想念故土。

近年来兴起的乡村旅游,很多新建的所谓的某某村,某某镇,更多的是城里的人用城市的方式,建造在农村地界上的集市而已。城市的人去游玩,更多的是一种追忆。所谓忆,是已经失去的东西,回不去的。

而故乡则不同,是可以随时可以回去看的。

即便没有了属于我们的那一分自留地,即便没有了拉犁套车的牲口,没有了村口纳凉兼作瞭望的大槐树,即便双亲已然离去,即便邻家那个大眼睛梳小辫的姑娘已经嫁人成母,还是可以随时回去的。哪怕年轻的一代谁也不认识,我们也可以随意在任意一家门前的石墩上坦然落座。若要村里的孩童质问你是谁,我们便理直气壮的告诉他,我就是这村上人!

这便是故乡。

坐在石墩上抽根烟,歇歇脚,呼吸着故乡的味道,淡淡的,甜甜的,心中少了几许浮躁,多了几分温暖。

每次回家,驶出高速公路,走上村级公路,肩膀会顿然轻松,胸前会突然开朗,心里会自然安宁。眺望田野,闻看炊烟,心灵得到升华。若是慢下脚步,再看那唤不上名字的经济作物,回想起小时候的春夏时令,杂草野花,鸡鸣犬吠,小孩啼哭,还有老汉扯声略显跑调而不失婉转的秦腔,构成脑海中祥和的风景和心中暖暖的河。

这是故乡的味道。而故乡的味道,会在过年时得以集中喷发;也唯有过年时,故乡的味道是真实的,醇正的,浸人心肺,弥久发酵。

我们家乡的风俗,大年三十是团圆的日子。所谓团圆,不仅仅是活着的人,因此除夕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要请已经逝去的亲人回来过年,叫做敬先人。而这个是有严格时间要求的,定要是在午时前拾掇准备好,午时一到,鞭炮声响彻全村,过年的仪式也由此拉开。若要是谁家晚了半个时辰,必要遭邻里的笑话。

初一是村里人拜年的日子。邻里之间互相串门,互致问候,说说一年的收成,谈谈来年的打算。中年人必也要去长辈家行礼拜年;年轻的后生三五结对,或以凉菜酒令相聚,或以牌艺切磋;媳妇们一般在晌午饭后才出门走动;娃娃们自是聚在一起,互相攀比谁的新衣服带劲,谁收到的压岁钱多……若是谁家年内新娶了媳妇儿,定要带着新媳妇拜拜长辈,认认邻里。新媳妇在妯娌的引领下,羞答答地称呼一声“爷爷,奶奶,伯伯,叔叔,婶婶”,长辈们定是要夸赞一番,也自然心领神会,给些礼物的,或者一个围巾,一个被面儿,一个红包等等。这个仪式,也就认定了媳妇儿是咱村的人了。

近年来,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很多都外出打工,成为新的城市一员。他们平时为经济建设、城市更新贡献智慧和汗水,而过年,那是必须要回来的。过年的时候,村里更像是一个各地文化的交流会。你看那张三说起来大西安的变化,李四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,也是眉飞色舞;王五也会说一口流利的广东话,陈六说起域外的风光也是引人入胜;赵家的带回了大家不曾见过的稀罕物,还有那谁家的三儿子还领了一个漂亮姑娘回来……大家你吹我嗨,欢声笑语飘逸在整个村庄。

初一过后,便是走亲戚拜年。初二,第一天首先是“媳妇娘家娃外(婆)家”。而接待的一方,好酒好菜招待自不可少。我印象最深的,便是各位亲戚的拿手好菜。妗子做的水蒸白菜,姨母的拉酱肘子,姑姑家的哨子水饺,丈母娘做的烧鸡块,不一而足。很多菜品是各家都要做的,我却最清楚那个菜谁家的最可口,为了能吃上这几道菜,我会处心积虑,刻意安排行程,以便凑巧赶上心中的美味。且也年年吃,年年想,年年不得厌烦。而亲人们知我心中所想,也不厌其烦,精心烹饪,不辞辛苦,全力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准。尽管我已人到中年,在亲戚家却也是个孩子,有求必应。临离开时,还要连吃带拿。从舅舅家提上一壶他们自己酿的珍藏版的柿子醋,从妗子家带些亲手腌制的芥末菜。

这是舌尖上的家乡,带回来的是故乡的味道,真美。

初五过后,便是回访。是指长辈给嫁出去的小辈送馍,送灯。送灯是孩子从出生起的每年正月十五之前,舅家都要给孩子送灯笼,希望孩子在这一年健康成长,且连续十二年不间断。据说“外甥打灯笼---照旧”这一歇后语便出自于此。

渭北地区最值得一说的要数“完灯”了。完灯是孩子满十二岁的那年,家长要给孩子举行一个完灯的仪式,标志着从童年进入少年,舅舅要最后一次给外甥送灯笼,对孩子以后的成长表示祝福,送灯、玩灯到此终止,故称为完灯

十二岁,人生的第一个年轮,也是孩子除出生之外第一个属相年,很具中国文化的成人仪式。现今,“完灯”习俗内容也越来越丰富。舅家除蒸一对“老虎”花馍外,还要送台灯或手电筒,寓意前途光明,有的送文具、书籍等学习用品,亲朋好友大都赠送衣服等礼品或行“干礼”。这一天,仪式的主角,这个小大人,也会发表一个成长感言,这或将是孩子生命中第一次的正式公开演讲。人们延续着古老的“完灯”习俗,为孩子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与期盼,“完灯”仪式也成为家乡年味的靓丽风景。

过年,我们在一个接一个的仪式中,一个接一个的流程中,感受着家的味道,故乡的味道。

孩子们在一个接一个的仪式中,一个接一个的流程中,享受着关爱,也传承着家风,如此重复着,影响着,渗透着,植入着。

等我们渐渐老去,等孩子们渐渐长大,抹不去的还是故乡的味道,魂牵梦绕的还是故乡的味道。

每每收假归来,回到工作岗位,故乡的味道浸透着我们,带着那份淳朴,带着那份纯真,带着那些期待,我们又投入到新的一年。

身上有了这个味道,心中有了这条河,我们会走的更端,更正,更稳,更起劲。

 

 

东堰  丁酉年正月  于古城西安

上一篇:没有了!
下一篇:没有了!
手机版网站 Top